在肝病的大家族中,乙肝和丙肝因發病人數多、易傳染而被多數人知曉,但還有一種肝病,它相對隐蔽,危害卻不可小觑,它就是“藥物性肝炎”。
藥物性肝炎是指某些藥物經過口服、注射、外用等途徑進入人體後造成的肝損傷,可引起類似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等一系列症狀,如腹脹、惡心、黃疸等。
吃藥吃出肝炎?當然,是藥三分毒,藥物進入人體後,要通過肝髒代謝、解毒。如果藥物有毒副作用,那肝髒首當其沖地會受到損害。
600多種常用藥會造成肝損傷,俗話說,久病成醫。患病時間長了,對這種病懂得也比較多,很多人都會自己做好預防,甚至自己治療。
肝髒自身具有代償能力,一般在受到藥物損害後能夠自行修複,但是如果服用藥物太過于頻繁,使肝髒一直受到損害,修複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,最終出現質變,造成肝損害。即使是感冒藥,也不能随随便便吃,藥物治病也傷身。
我們常用的藥物中有很多對肝髒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,如解熱鎮痛類的複方阿司匹林、消炎痛,抗菌藥物如紅黴素、氯黴素、四環素,麻醉鎮靜藥如冬眠靈、巴比妥類安眠藥,抗結核藥如對氨基水楊酸鈉、利福平等。目前已發現可對肝髒造成損傷的常用藥達600多種,其中包括感冒藥、抗生素和中草藥,因此用藥一定要規範,如需長期用藥,一定要定期監測肝功能。患者在服用藥物前一定要仔細看說明書,并咨詢醫生,切勿私自亂用。
很多人認為西藥毒副作用大,中藥安全性高,對肝髒損害小,其實不然。 中草藥、中成藥都可能引發“藥物性肝損害”,年來中藥引發肝損傷的病例也很常見。
除中藥外,一些土方子也會對肝髒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。隻要是藥就可能會造成肝損傷,服用中藥講究辨證,患者不可認為中藥很安全,就随意購買,自行服用。
“藥物性肝炎”前期會出現胃口差、乏力、皮膚瘙癢、黃疸、皮疹等症狀,如果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以上情況,應盡早向肝病專家求診,弄清楚自己所服藥物的名稱,核對服用劑量是否正确;有些藥物單獨服用對肝髒沒什麼影響,但與其他藥一起服用就會加強毒性,所以,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目前服藥的情況。對于男性患者,服藥期間一定要戒酒,酒精會加強藥物的肝毒性。
另外,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,應定期到醫院查肝功能,一旦出現異常,一定要告訴醫生,及時調整藥物或劑量,預防藥物性肝炎發生。